現代醫學——神通廣大?
現代醫學——神通廣大?
要採擷高懸著的蘋果,就得爬到伴兒的肩頭上去,這點子小孩兒多半都懂。在醫學界裡,情形也沒兩樣。研究員站在歷代醫學巨人的肩頭上,把積累下來的知識當做階梯,結果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在早期的醫師當中,有的家喻戶曉,像希波克拉底、巴斯德,有的看來則不見經傳,像韋薩利厄斯、威廉·莫頓。這些人對現代醫學有什麼貢獻呢?
在古代,行醫治病往往並非從科學的角度著手,反而跟迷信、宗教儀式息息相關。費利克斯·馬蒂伊巴涅斯博士編撰的《醫學——鑑古述今》說:「美索不達米亞人認為宗教、醫學是一體的;生病是神給人的懲罰,人害了病……就得求神幫助。」沒多久,埃及人也步其後塵,把「醫學」植根於宗教。因此,在人類歷史早期,人們景仰「醫師」之情,跟他們尊崇宗教人物之心,相去不遠。
在《無所不能?》這本書裡,托馬斯·普雷斯頓博士寫道:「古人不少信仰,都給留存到今天的醫藥療法烙下了印。其中一個信仰,是病人對自己的病是無能為力的,要康復過來,就非靠醫師的法力不可。」
奠下根基
話雖如此,治病還是漸漸走上了科學之途。要數最早走科學路線的醫師,就非希波克拉底莫屬
了。希波克拉底約於公元前460年在希臘的科斯島出生,不少人都把他視為西方醫學的鼻祖。希波克拉底理性地研究醫學,為後人豎立了楷模。他駁斥生病是神的懲罰的觀念,一心要證明生病是別有情由的。舉個例,癲癇症一向被稱為聖疾,因為當時人們相信,這個病只有神才治得了,但希波克拉底寫道:「依我看,『聖疾』跟其他病一樣,沒有神聖不神聖的,害這個病是別有原因的。」希波克拉底觀察各種疾病的症狀,記錄下來供後人參考,據知這樣做是前無古人的。幾百年後,加倫於公元129年在希臘出生,同樣從事創新的科學研究。加倫解剖人體和動物屍骸,把心得結集成書,隨後千多年,醫生仍引用其中內容!1514年,安德烈亞斯·韋薩利厄斯生於布魯塞爾。他寫了一本叫《人體構造》的書,但內容跟加倫不少結論迥然有別,結果遭人非議。不過,這本書卻為現代解剖學奠下了根基。據《歷代偉人》說,韋薩利厄斯還因而成為「古今有數最重要的醫學研究員」呢。
後來,加倫提出關於心臟和血液循環的理論也給推翻了。 *英國醫師威廉·哈維花了多年時間,解剖動物和鳥兒。他觀察心瓣膜的功用,量度心腔的血容量,又推斷 人體裡有多少血液。1628年,哈維出版了《動物的心臟運動與血液流動》,把發現公諸於世。他遭人批評、反對、攻擊和侮辱,但他的著作卻成了醫學上一個轉捩點——人體的循環系統給發現了!
理髮師變外科醫生
外科方面,進步也不遑多讓。在中世紀,動手術往往是理髮師的工作。難怪有人說,現代外科學的始祖,是生於16世紀的法國人安布魯瓦茲·帕雷。帕雷曾伺候四位法國皇帝。他不但是理髮師兼外科學的創始人,還發明了幾種手術工具。
到了19世紀,外科醫生仍面對一大問題,也就是開刀時無法叫病人減輕痛楚。1846年,一位叫威廉·莫頓的牙醫卻開創先河,在動手術期間使用麻醉藥,此後麻醉藥就開始給廣泛應用了。 *
1895年,德國物理學家威廉·倫琴用電進行實驗時,看到人體給射線穿透,但骨頭卻沒穿透。由於射線來源不明,倫琴姑且把射線稱為X射線,結果名字沿用至今。(德國人把射線稱為倫琴射線。)《德國歷代偉人》提到,倫琴曾跟太太說:「人們會說:『倫琴瘋了。』」他的預料沒錯。不過,倫琴的發現給外科學帶來了革命性的改變。現在,外科醫生不用開刀,也能看到人體裡的情況了。
戰勝病魔
多年來,像天花等傳染病不時捲土重來,大大肆虐,叫人惶恐不安,更導致死亡。有人說,公元9世紀的波斯人阿拉斯,是當代回教世界裡最偉大的醫師。他是第一個從醫學角度準確地描述天花的人。不過,許多世紀以後,英國醫師愛德華·詹納才找著治療方法。詹納留意到,人一旦
感染牛痘(無害的疾病),就不會害天花了。基於觀察所得,詹納於1796年利用感染了牛痘的皮膚組織,研製出對抗天花的疫苗來。詹納跟其他先行者一樣,遭人抨擊、反對,但他發現的種痘方法(即防疫注射),卻終於叫天花絕跡,還給醫學界增添了強有力的新工具。後來,法國人路易·巴斯德就利用防疫注射,對付炭疽和狂犬病。巴斯德也證實,細菌是致病元兇。1882年,羅伯特·科克辨別出導致肺結核的細菌;有個歷史家把這種病稱為「19世紀的頭號殺手」。大約一年後,科克又辨認出引致霍亂的細菌來。《生活》雜誌說:「巴斯德和科克的成就引進了微生物學,促進了免疫學、衛生學和保健學的發展。在延長人類壽命方面,這些發展比過去1000年的任何科學發現或發明,貢獻更大。」
二十世紀的醫藥療法
20世紀初,醫學就站在這類巨人的肩頭上,從那時起,醫學發展一日千里——用胰島素治糖尿病、化療抗癌、激素治療分泌失調、以抗生素對付肺結核、氯奎治某幾種瘧疾、透析法治腎病,還有剖心手術和器官移植等,都只是其中幾樣罷了。
不過,在21世紀之始,醫學跟要讓「世上人人,健康都維持合理水平」這目標,距離有多遠呢?
可望不可即?
小孩兒都知道,就是站在伴兒的肩頭上,也不能把蘋果通通都摘下來。在樹頂上最多汁的蘋果,往往仍只有看的份兒。同樣,醫學不錯已竿頭日進,成績有目共睹,但終極理想:讓人人身強力壯,仍然遙不可及。
因此,雖然歐洲委員會於1998年曾報導,「歐洲人從沒有這麼長壽又健康的」,但同時也說:「每五個人就有一個會在65歲前死去。在這些早死的人當中,約百分之40可能因癌病逝,害心血管病而死的佔另外百分之30。……威脅健康的問題不時湧現,醫護人員得向人提供更佳的保障才行。」
1998年11月刊的德國雜誌《健康》說,像霍亂和肺結核等傳染病威脅日增。為什麼呢?因為抗生素「開始失效。至少對一種常用藥物沒反應的細菌愈來愈多。老實說,好些細菌都具抗藥性,幾種藥物也對付不了」。舊症捲土重來之餘,像愛滋病等較新的病症又出現了。德國藥業刊物《1997統計數字》提醒說:「在已知的病症當中,三分之二,也就是大約兩萬種,目前還沒有根治方法。」
基因療法能解決問題?
不錯,醫學界仍不斷鑽研新療法。舉個例,許多人覺得,基因工程學也許能叫人更健康,更強壯。20世紀90年代,像弗倫奇·安德森等美國醫生從事研究後,基因療法就被喻為「醫學研究當中,最炙手可熱的新領域」。《基因療法》這本書也說,醫學界採用基因療法,「突破可能近在眼前。尤其是今天仍治不了的病,基因療法也許就是對策」。
科學家期望,日後能給病人注射具糾正功能的基因,來治療先天的遺傳病。基因療法也可能有辦法叫有害細胞(例如癌細胞)自我摧毀。基因普檢可鑑別人的體質,預知人可能害哪些病。有人說,接著要研究的是藥理基因學——依循病人的基因組合,採用適當的藥物加以治療。一位傑出的研究員說,終有一天,醫生「給病人斷症後,就會給他注射合適的DNA分子,把病治好過來」。
不過,基因療法日後能叫人「霍然而癒」的說法,有些人仍將信將疑。事實上,據調查結果顯示,就是讓人家分析個人的基因組合,也不一定人人願意。許多人也擔心,基因療法可能干預自然,後果不堪設想。
基因工程或其他高科技方法冠冕堂皇,它們能否不負所望,日後自有分曉。不過,我們也不該對前景過度樂觀。《無所不能?》這本書曾提到一個現象,說:「新療法問世,人們在醫學會議上,雜誌裡,熱烈地加以談論。療法創始人在同業中聲名鵲起,傳媒雀躍地報導進展。好些日子,人人歡天喜地,神奇療法奏效的報導紛紛湧現。然後,人們開始醒悟;可能是幾個月,也可能是幾十年後才如夢方醒。另一種療法接著出現,差不多立刻取而代之,原有療法頓時一文不值,給扔到一旁去了。」這樣的事屢見不鮮。事實上,不少給大部分醫生視為無效,捨棄了的療法,不久以前還是標準療法呢。
今天,醫生已不像古代的醫師一般,給人敬若神明了,但有些人仍舊把他們當成有法力似的,幻想著終有一天,醫生必定能借助科學,根除病魔。可是,現實卻叫人大失所望。倫納德·海弗利克博士寫了一本書,叫《人為何衰老?過程如何?》。他在書中說:「1900年,百分之75的美國人在65歲前 死去。今天,情形差不多剛好
相反;約百分之70的人在65歲後 才死去。」壽命大大延長了,原因是什麼呢?海弗利克博士說,這「主要是因為新生兒的夭折率下降了」。現在想想看,如果醫學能鏟除導致老人死亡的主因——像心臟病、癌症和中風,人就一定能長生不死了嗎?絕不然。海弗利克博士說,就算醫學真的辦得到,「人多半也只能活到100歲左右罷了」。他也說:「這些百歲人瑞,還是難免一死的。他們怎麼會死的呢?身子每況愈下,最後油盡燈枯,壽終正寢。」醫護人員就是全力以赴,要根絕死亡,到底有心無力。為什麼呢?讓人人身強力壯,只是痴人說夢嗎?
[腳注]
^ 9段 《世界圖書百科全書》說,加倫以為肝臟把已消化的食物轉化成血,然後流到身體各部分加以吸收。
[第4頁的精選語句]
「古人不少信仰,都給留存到今天的醫藥療法烙下了印。」——《無所不能?》
[第4,5頁的圖片]
希波克拉底、加倫和韋薩利厄斯為現代醫學奠下了根基
[鳴謝]
Kos Island, Greece
Courtesy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Woodcut by Jan Steven von Kalkar of A. Vesalius, taken from Meyer’s Encyclopedic Lexicon
[第6頁的圖片]
曾伺候四位法國皇帝的安布魯瓦茲·帕雷,是理髮師兼外科學的鼻祖
波斯醫師阿拉斯(左圖),以及英國醫師愛德華·詹納(右圖)
[鳴謝]
Paré and Ar-Rāzī: Courtesy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From the book Great Men and Famous Women
[第7頁的圖片]
法國人路易·巴斯德證明細菌是致病元兇
[鳴謝]
© Institut Pasteur
[第8頁的圖片]
就算致死的主因能通通鏟除,人年歲日增,終究仍難免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