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样才能在生活上适应悲痛?
“我感觉受到很大压力,要设法控制自己的感情,”迈克回忆父亲去世时的情形,这样解释说。在迈克看来,压抑自己的悲痛是男子气概的表现。可是他后来意识到自己错了。因此,当迈克的朋友的祖父去世时,迈克知道要怎样做。他说:“如果事情发生在两三年前,我就会拍拍他的肩头说,‘要作个大丈夫。’可是,现在我却轻触他的膀臂说,‘无论你有什么感觉,顺其自然好了。这可以帮助你应付自己的情绪。如果你想我走开,我就走开。如果你想我留下来,我就留下来。但不要害怕将自己的感觉表露出来。’”
玛丽安娜在丈夫去世时也感受到压力要控制自己的感情。她回忆说:“我最关心的事便是要为别人立下好榜样,以至我根本不容许自己有正常的感觉。但是我终于看出,试图为别人的缘故保持坚强,对我自己并没有什么帮助。我开始分析自己的处境,于是对自己说,‘如果你想哭,就痛快哭一场好了。不要试图太坚强。要将内心的感情宣泄出来。’”
因此,迈克和玛丽安娜都主张:要任由自己悲痛!他们的想法是正确的。为什么呢?因为悲痛是宣泄感情的必需方法。将感情宣泄出来能够解除你所受的压力。将感情自然地流露出来,同时伴之以了解和正确的知识,可以使你对自己的感情有正确的认识。
当然,并非人人都以同一的方式表现悲痛。例如,亲者突然去世或缠绵病榻一段长时期才去世,可能会对仍然在生的人的感情反应有所影响。但有一件事看来是肯定的:压抑自己的感受可以对你的身体和感情都有害处。将悲痛宣泄出来会健康得多。用什么方法呢?圣经含有若干切合实际的劝告。
宣泄悲痛——以什么方法?
谈话 可以是个有用的纾解方法。古代的族长约伯在十个儿女完全死于非命、自己又遭遇其他的个人悲剧之后说:“我厌恶我的性命,我要尽情吐[希伯来文,“释放”]苦水,倾诉约伯记1:2,18,19;10:1,《新译》)约伯无法再约束自己的痛苦。他需要将心中的抑郁抒发出来;他不得不尽情“倾诉”。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也表现过类似的思想,他在名剧《麦克白》中写道:“把悲痛化作言辞罢;悲痛若不发声,就会对负荷过重的心低语而将它刺透。”
心中的痛苦。”(因此,你若将自己的感觉向一位‘真正的友伴’倾诉,而他带着同情和耐心聆听,便可以为你带来若干程度的舒解。(箴言17:17,《新世》)将经历和感觉以言辞表达出来,时常可以使这些感觉较容易了解和应付。如果听者是一个曾经痛失亲者,但却成功应付自己的伤痛的人,你也许能够从对方获得一些切合实际的建议去帮助你应付情势。一位母亲解释她的孩子去世时,她跟另一个曾面对类似痛苦的女子交谈何以对她大有帮助:“知道别人也经历过同样的悲剧,但却得以保持精神健全,至今仍然在生活上寻得适当的意义和秩序,实在对我有很大的强化作用。”
如果你发觉对人谈及自己的感受令你局促不安,那又如何呢?扫罗和约拿单战死之后,大卫作了一首充满感情的挽歌,将他的悲痛表露无遗。这首哀歌最后被收纳为圣经中撒母耳记下的一部分。(撒母耳记下1:17-27;历代志下35:25)类似地,有些人发觉较易于用文字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一位寡妇报道,她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过了几天之后将所写的话读一次。她发觉这有助于她抒发自己的抑郁情怀。
不论通过谈话抑或写作,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可以帮助你消解悲伤。这也可以帮助你澄清误解。一位母亲解释说:“我和丈夫听闻有些夫妇在孩子夭折之后以离婚收场,我们绝不想有这样的事发生在我们身上。因此每逢我们感觉愤怒,想归咎对方,我们就彼此交谈,将难题化解。我认为这样行使我们的关系更亲密。”因此,将自己的感受表露出来能够帮助你明白,即使你和别人遭受同一的损失,别人却可能以不同的方式感到悲痛——以自己的步调和自己的方式这样行。
能够帮助人消解悲伤的另一件事是哭泣。圣经说,“哭有时。”(传道书3:1,4)亲者去世无疑是这样的时候之一。流下悲伤的眼泪看来是复原过程的一个必要部分。
一位年轻女子解释,她的母亲去世时,一罗马书12:15。)你也不应当觉得流泪是一件羞耻的事。正如我们在上文见到,圣经里充满了忠心男女——包括耶稣基督自己在内——的例子,他们都公开流下悲伤的眼泪而毫不感觉尴尬。——创世记50:3;撒母耳记下1:11,12;约翰福音11:33,35。
位密友怎样帮助她应付自己的悲痛。她回忆说:“我的朋友随时给我援手。她跟我一起哭泣,一起交谈。我能够公开表露自己的感受,这对我十分重要。我即使尽情痛哭也无需感觉尴尬。”(可参阅你也许会发觉,有一段时期你的感情有点难以预测。你也许会突然流下泪来。一位寡妇发觉,上超级市场购物(她以前曾时常与丈夫一起这样做)可能使她禁不住哭起来,特别是如果她出于习惯伸手去取丈夫喜欢吃的某些东西的话。要对自己有耐心。不要觉得你必须强忍住眼泪。要记住,流泪是悲伤的一个自然和必需的部分。
应付罪咎感
正如以上提及,有些人在亲者去世之后感觉自咎。这也许可以解释,忠心的雅各在误信儿子约瑟被“恶兽”所杀之后何以感到极度伤心。雅各曾差约瑟去探视他的弟兄,看看他们的近况如何。因此雅各很可能受到罪咎感所煎熬,例如他可能想道,‘我为什么派约瑟单独出去呢?我为什么把他派到一个有野兽出没的地方去呢?’——创世记37:33-35。
也许你觉得自己的疏忽有分促成了亲者的死亡。自咎——不论是实在的还是想象的——其实是一种正常的悲伤反应,而这件事本身是可以对人有所帮助的。你也无需将这种感觉隐藏在心里。对别人谈及你的自咎感可能使你得到你所亟需的舒解。
可是要明白,无论我们多么深爱另一个人,我们也无法控制对方的生活,而且无法制止‘时机和不能预见的环境’临到我们所爱的人传道书9:11,《新世》)此外,你无疑绝非怀有不良的动机。例如,你若没有带亲者去看病,这是否意味到你希望 亲者生病死去呢?当然不是!既然这样,你真的需要对亲者的去世负责吗?绝不然。
身上。(一位母亲在女儿死于车祸之后学会怎样应付自咎感。她解释说:“因为是我派她出去办事的,我感到自咎。但是我后来意识到,怀有这样的感觉是毫无理由的。我派女儿和她父亲出去办事,绝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所发生的仅是意外而已。”
你也许会说,‘有这么多的事是我本不该说出来和做出来的。’不错,但是我们当中有谁能够说,我们是个十全十美的父亲、母亲或儿女呢?圣经提醒我们:“我们在许多事上都有过失;若有人在话语上没有过失,他就是完全人。”(雅各书3:2;罗马书5:12)因此,要接受你并非十全十美这件事实。老是说“但愿这样或那样就好了”根本于事无补,反而会妨碍你复原。
如果你有充分理由相信自己的罪咎感是实在而不是幻想的,就要考虑一下消除自咎感的最重要因素——上帝的宽恕。圣经向我们提出保证:“主——耶和华啊,你若究察罪孽,谁能站得住呢?但在你有赦免之恩。”(诗篇130:3,4)你无法返回过去,将任何事加以改变。可是你却能够恳求上帝宽恕你以往所犯的错误。然后怎样呢?请想想,如果上帝答应将你的罪清除,你岂不也应当宽恕你自己吗?——箴言28:13;约翰一书1:9。
应付愤怒
你是否感觉有点愤怒?也许你所恼怒的对象是医生、护士、朋友或甚至死去的亲者。要知道,这也是痛失亲者的人的一项常见反应。你也许由于感觉自己受到伤害,自自然然地就感觉愤怒。一位作者说:“你只有察觉到愤怒——不是受其支配,而是知道你感觉到这种情绪——才能够摆脱愤怒的破坏性影响。”
将愤怒表达出来或跟别人分担也可以有所帮助。以什么方式这样行呢?无疑不是借着大发雷霆。圣经警告人,长久怀怒是危险的。(箴言14:29,30)但是你也许会发觉,跟一位富于了解的朋友谈及这件事会令你感觉舒服一点。有些人发觉,感到愤怒时作点剧烈运动可以帮助他们消解怒气。——也可参阅以弗所书4:25,26。
虽然忠实地公开表露自己的感觉相当重要,我们却应当在这方面小心。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一回事,将其推在别人身上却是截然不同的一回事。你无需为自己的愤怒和挫折怪责别人。因此要留意,在谈及自己的感觉时不要带着敌视别人的口吻。(箴言18:21)在应付悲伤方面有一项最重要的帮助,现在我们会讨论一下这件事。
来自上帝的帮助
圣经向我们提出保证:“耶和华靠近伤心的人,拯救灵性痛悔的人。”(诗篇34:18)不错,与上帝的亲密关系比其他任何事更能够帮助 你应付亲者的死亡。怎会如此呢?到目前为止所提出的一切切合实际的建议都是基于上帝的话语圣经或与之一致的。应用这些建议可以帮助你应付难题。
除此之外,千万不要低估祷告的价值。圣经劝勉我们说:“你要把你的重担卸给耶和华,他必抚养你;他永不叫义人动摇。”(诗篇55:22)既然将你的感受向一个富于同情心的朋友倾诉会有所帮助,将你内心的感觉向“赐各样安慰的上帝”倾诉,无疑对你的帮助更大得多!——哥林多后书1:3。
祷告并非仅是令我们心情好一点而已。“听祷告的主”应许赐圣灵给手下一切恳切地向他祈求的仆人。(诗篇65:2;路加福音11:13)上帝的圣灵,意即他的动力,可以赐给你“莫大的能力”,使你能够接受每日的挑战。(哥林多后书4:7)要记住:上帝能够帮助他的忠仆忍受他们所面对的任何和所有难题。
一位妇人曾因为女儿去世而十分伤心。她回忆祷告的力量怎样帮助她和丈夫渡过爱女夭折的伤痛。她解释说:“我们晚上在家里,发觉悲伤难以忍受,便一同大声祷告。女儿去世之后,我们初次做一件以前总是跟她一起做的事——参加会众的聚会,出席大会等——我们都祷告求上帝赐予力量。我们早上起来,现实的环境看来难以忍受,我们便祷告求耶和华帮助我们。为了某个原因,我每逢独自步进家中,就感觉十分伤心。因此我每次独自回家都先对耶和华作个祷告,求他帮助我保持若干程度的平静。”这个忠心的女子坚信这些祷告有明显的功效。你也可能发觉,由于你恒切祷告,‘上帝所赐超过人能了解的平安必保守你的心思意念。’——腓立比书4:6,7,《新译》;罗马书12:12。
上帝所提供的帮助的确会造成很大差别。基督的使徒保罗指出,上帝“在一切患难中,……安慰我们,使我们能……安慰那些在各样患难中的人”。诚然,上帝的帮助并不会消除你的痛苦,但却能够使痛苦较易忍受。这并不意味到你不会再哭泣,或能够将你的亲者淡然忘怀。反之,这意味到你能够完全复原。复原之后,你所经历的事能够使你变得更富于了解和同情心,从而能够帮助别人应付类似的伤痛。——哥林多后书1:4,《新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