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網空空,原因何在?
漁網空空,原因何在?
65歲的喬治是英格蘭東北海岸的一個漁夫,他說:「我見過有些年頭漁獲多些,有些年頭漁獲少些,可我從沒見過眼下這樣的魚荒。紅鮭、白鮭、鱈魚、龍蝦……什麼魚都打不著了。」
憂心忡忡的遠不止喬治一個,世界各地的海域都發出令人不安的報告。奧古斯丁是秘魯一艘350噸重漁船的船長,他說:「沙丁魚荒大概從12年前就開始了。過去秘魯一年四季都有豐富的漁獲,現在呢,我們常常一歇就是好幾個月。以前我們從來不到離岸25公里以外的地方作業,現在我們要把船一直開到300公里以外才有漁獲。」
安東尼奧住在西班牙的加利西亞,他說:「我打魚二十多年了,眼看著海裡的魚越來越少,幾乎打光了。我們打魚的速度太快,海魚的繁衍已經跟不上了。」
熱帶雨林被毀,從照片上就能看得清清楚楚;海洋遭受過度捕撈,雖然從照片上看不出來,問題卻同樣真切。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最近發出關於過度捕撈的警告:「形勢確實非常嚴峻,世界各地約有百分之75的漁場已經達到捕撈飽和、過度捕撈或鬧魚荒的境地。」
對世界五分之一人口來說,魚類是動物蛋白的主要來源。這就意味著,人類最重要的一種食物已經岌岌可危了。魚類並非均勻分布在所有海域。事實上,在遼闊的海洋裡,大部分水域都恍如荒漠,少有生命的跡象。
海產豐饒的漁場大都靠近海岸,靠近海洋上升流所在的水域,那裡的水富含營養物質。水中的營養物質滋養了浮游植物——海洋食物鏈中最底層的生物。漁民竟然破壞了自己賴以為生的漁場,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我們看看一個漁場的例子,就能找到答案了。大岸灘——禍從此起
1492年,克里斯托夫·哥倫布揚帆啟航,展開歷史性的航程。僅僅五年之後,意大利裔航海家兼探險家約翰·卡伯特 *從英國出發,橫渡大西洋。他在加拿大海岸的淺灘發現了大岸灘漁場,由此掀起一股像「淘金熱」一樣的移民潮。許許多多的漁民都航向大西洋挑戰大岸灘。水裡的鱈魚又多又密,叫歐洲人大開眼界。
鱈魚非常珍貴,肉質細白,幾乎不含脂肪,至今仍深受世界各地的人所喜愛。大西洋鱈魚的重量通常在1.4公斤至9公斤之間,但當時大岸灘出產的有些鱈魚相當於一個男人的身量。隨後的幾個世紀,漁民學會了使用拖網和長長的釣魚繩,漁繩上掛著無數漁鉤,因而增加了漁獲。
漁業工業化的衝擊
到了19世紀,有些歐洲人開始對海洋魚量銳減表示擔憂,特別是鯡魚的數量。但是,在1883年倫敦國際漁業展上,英國皇家學會會長托馬斯·赫胥黎教授卻鄭重地說:「這些魚繁殖量大得驚人。相對來說,我們所捕撈的簡直是微不足道……。我相信鱈魚……和差不多所有別的大海魚,都是取之不盡的。」
後來,人們開始使用蒸汽發動機,在大岸灘發展捕魚工業。即使在這個時候,仍然很少有人質疑赫胥黎的觀點。鱈魚的需求不斷增加,特別在1925年之後。1925年,美國馬薩諸塞州的克拉倫斯·伯宰發明了魚類速凍保鮮技術,漁民就如虎添翼了。他們使用柴油發動機驅動拖網漁船,捕魚量就越發增加。然而,大岸灘的進一步開發還在後頭。
1951年,一艘外形古怪的漁船從英國開到大岸灘,船85米長,運載量約為2600噸。這是世界上第一艘設有漁產速凍與包裝加工的拖網漁船。船尾有一個滑道,絞盤通過滑道將巨型漁網拉上甲板;下層甲板上則有一排排機器,自動將魚切片、冷凍。船上配有雷達、探魚儀和迴聲定位器,能夠連續幾週日夜追蹤魚群,直至將其捕獲。
其他國家也看出這種捕撈方法有利可圖。過不多久,海上就有幾百艘類似的漁船來回拖捕,每小時的捕魚量多達200噸。有些船的
運載量甚至達到8000噸,其拖網之大,足以容納一架大型噴氣式客機。最後一擊
《海洋的盡頭》(英語)一書說:「20世紀70年代末,大多數人仍然懷著錯誤觀念,以為海洋的慷慨恩賜是永無窮盡的。」到80年代,越來越多的巨型拖網漁船在大岸灘捕撈作業。科學家發出警告,指出大岸灘的鱈魚已經所剩無幾。問題是以捕魚為生的人數以萬計,禁漁政策肯定不受歡迎,政客因而畏縮不前。到了1992年,科學家指出,鱈魚的數量在30年間銳減了百分之98.9,這一數據令人震驚。政府禁止漁民在大岸灘捕撈鱈魚。但是,一切已經太遲了。大岸灘本來是世界上一個極豐饒的漁場,但在被人發現500年之後的今天,這裡的魚已經瀕臨滅絕了。
漁民希望鱈魚的數量很快就會回升。但是,鱈魚的壽命可達二十多年,而且需要一段時間才達至性成熟。自1992年以來,人們一直翹首以待,但鱈魚的數量卻沒有回升的跡象。
全球漁業危機
大岸灘的悲劇是全球漁業問題的一個縮影。2002年,英國環境事務大臣說:「世上百分之60的海魚因過度捕撈而陷入瀕臨絕種的危機。」飽受威脅的品種包括金槍魚(鮪魚)、劍魚、鯊魚和岩魚等等。
許多富裕國家在糟蹋了自己的漁場之後,現正前往遙遠的海域尋找漁獲。非洲海岸就是其中一例,這裡有幾處是世界豐饒的漁場。許多非洲國家的政府都不得不簽發捕魚許可證,因為這是國家外匯收入的一個主要來源。可想而知,當地人眼見自己的資源被人剝奪,會是多麼的憤怒呢。
為什麼還要過度捕魚?
對局外人來說,解決方法似乎很簡單,只消停止大量捕魚就可以了。但是問題並不是那麼簡單。捕魚生意涉及投入大量資金購買設備。所以,每個漁民都希望其他人停止作業,好讓自己得以繼續。結果就是誰都不肯停下來。不僅如此,政府往往是漁業的首要投資者,所以令問題變得更複雜。英語《科學與技術問題》雜誌說:「各國政府往往把聯合國就漁場保育所定的目標,看作是用來約束其他國家的道德準則,自己卻是例外。」
對於海洋過度遭受捕撈,業餘愛好者也有責任。英語《新科學家》週刊在報告美國一項研究時說:「據報在墨西哥沿岸遭受過度捕撈的海洋物種之中,百分之64是由業餘愛好者所為。」由於業餘愛好者和漁業界的商家深具影響力,政客為了爭取選票,往往偏向於討好他們,而不是去保護魚類資源。
世界各地的漁場會受到保護嗎?博伊斯·索恩-米勒在他所著的《生機勃勃的海洋》一書中說:「除非人類的態度徹底改變過來,否則沒有什麼措施能挽救海洋物種。」可幸的是,創造主耶和華上帝設立了一個王國,要使地球不再受人破壞。(但以理書2:44;馬太福音6:10)
[腳注]
^ 8段 約翰·卡伯特生於意大利,原名喬瓦尼·卡博托,15世紀80年代移居英格蘭布里斯托爾,1497年從布里斯托爾啟航遠征。
[第21頁的精選語句]
海洋因過度捕撈而飽受摧殘,就像熱帶雨林飽受蹂躪一樣
[第22頁的精選語句]
「世界各地約有百分之75的漁場已經達到捕撈飽和、過度捕撈或鬧魚荒的境地。」——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第23頁的精選語句]
對世界五分之一人口來說,魚類是動物蛋白的主要來源
[第23頁的圖片]
柬埔寨
[第23頁的圖片]
阿拉斯加的漁獲
[第23頁的圖片]
剛果民主共和國
[第20頁的圖片鳴謝]
© Janis Miglavs/DanitaDelimont.com
[第22頁的圖片鳴謝]
上圖:© Mikkel Ostergaard/Panos Pictures; 中圖:© Steven Kazlowski/SeaPics.com;下圖:© Tim Dirven/Panos Pic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