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函
耶穌死前那晚提到的「恩主」是誰?為什麼有些人會得到這個稱號?
耶穌去世前的晚上,勸勉使徒不要爭誰為大。耶穌對他們說:「列國的君王主宰人民,掌權治理他們的稱為『恩主』。可是你們不要這樣。」(路加福音22:25,26)
耶穌說的「恩主」是誰?希臘和羅馬遺留下來的銘刻、錢幣和文獻顯示,當時的社會將某些有名望的人或統治者冠上「埃夫耶蒂斯」的稱號。在希臘原文中,「埃夫耶蒂斯」的意思是「恩人」或「恩主」。由於這些人做了一些造福人民的事,他們得到這個稱號。
有些君王被冠上「恩主」這個稱號,例如埃及的托勒密三世(約公元前247-222年),托勒密八世(約公元前147-117年),羅馬皇帝尤利烏斯·凱撒(公元前48-44年),奧古斯都(公元前31年-公元14年),以及猶地亞王希律大帝。希律得到「恩主」的稱號,可能是因為他曾在鬧饑荒時進口小麥救濟災民,並且提供衣服給窮人。
德國聖經學者阿道夫·戴斯曼表示,「恩主」這個稱號在當時非常普遍。他指出:「你可以在古代的銘刻中找到一百多個[使用這個稱號]的例子。」
那麼耶穌為什麼對門徒說「可是你們不要這樣」呢?耶穌的意思是他的門徒不該熱心公益,不需要關心同胞的福利嗎?當然不是。耶穌重視的其實是一個人行善的動機。
在耶穌的日子,富有的人會贊助競技場上的娛樂節目、比賽和類似的活動,也會資助公園、神廟的興建工程。不過,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贏得掌聲,使自己更受歡迎,或想在選舉中得到更多支持。一本參考書說:「雖然有些例子顯示,一些人慷慨解囊是真心誠意的,但多數人這麼做是出於自私的政治目的。」這種重視個人利益和野心勃勃的精神,正是耶穌敦促門徒要避免的。
若干年後,使徒保羅也強調這項真理,並指出施與應該出於正確的動機。他在寫給哥林多會眾的信中說:「各人要照心裡所決定的去做,不要勉強,不要作難,因為上帝喜愛捐得快樂的人。」(哥林多後書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