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不可能發生!」
紐約(美國)一位男子回憶説:“我的兒子喬納森正在探訪幾哩外的一些朋友。我的妻子華倫天娜並不喜歡他到那裏去。華倫天娜一向都擔心交通不安全。但喬納森很喜歡電子學,而他的朋友有一間工作坊,可以給他一些實際經驗。當時我身在紐約曼哈頓西區的家裏,妻子則在波多黎各探視她的家人。‘喬納森快回來了,’我這樣想。接着門鈴響起。‘這一定是他了。’其實不是。原來是警察和救傷人員。‘你知道這張駕駛執照是誰的嗎?’警察問道。‘我知道,是我兒子喬納森的。’‘我們帶來了壞消息。路上發生了交通意外,……你的兒子,……你的兒子在意外中身亡。’我最初的反應是,‘這件事不可能發生!’這個炸彈在我們心裏造成了巨大的創傷,直至許多年後還未復原。”
巴塞羅那(西班牙)的一位父親寫道:“在1960年代,我們是西班牙一個快樂的家庭。家裏有我的妻子瑪利亞,我們的三個兒女,大衛、帕基托和伊莎貝爾。他們三人的年齡分別是13歲、11歲和9歲。
“1963年3月的一日,帕基托從學校回來,説頭痛得很厲害。我們對於他頭痛的成因茫無頭緒——但不久就知道了。三小時之後他斷了氣。腦出血奪去了他的小生命。
“帕基托的夭折發生在30多年前。即使是這樣,直至今日我們還感到傷痛。父母若失去一個兒女,就無法不感覺他們失去了自己的一部分——無論過了多少時間,或他們有多少別的兒女,都於事無補。”
以上兩個關於父母痛失兒女的經驗足以説明,孩子夭折可以造成多麼深長的創傷。一位哲學博士説得不錯:“孩子去世通常比一個較年長的人去世造成更大的傷痛,因為家人絕沒有想到孩子會死去。……任何孩子的去世都意味着,不少未來的夢想、關係[兒子、媳婦、孫兒孫女],……和許多尚未享有過的經驗,已就此消逝了。”由於流產而失去胎兒的女子也可能經歷到這種重大的失落之感。
一位悲痛的妻子解釋説:“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我的丈夫拉塞爾在太平洋區作醫療助手。他曾目擊一些十分慘烈的戰役。他返回美國之後,轉而過一種較平靜的生活。他後來成為上帝話語的傳道員。他滿60歲之後不久便有心臟病的症狀出現。他設法過一種活躍的生活。後來,在1988年7月的一天,他心臟病發去世。他的去世對我打擊很大。我甚至沒有機會跟他説再見。他不僅是我的丈夫,也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們一同生活了40年之久。現在看來我不得不忍受一種特別的寂寞感覺了。”
在普世各地,每天都有數以千計的悲劇打擊許多家庭,上述只是其中幾個而已。正如大部分痛失親者的人會告訴你,每逢你的孩子、丈夫、妻子、父母、朋友被死亡攫去,你無疑會同意,死亡真的像基督教執筆者保羅所説一般是‘最後的仇敵’。人初次聽到親者去世的噩耗,首先的自然反應時常是加以否認。“這件事是不可能發生的!我實在無法相信。”正如我們在稍後會讀到,很多時還有其他反應接踵出現。——哥林多前書15:25,26,《新譯》。
可是,在我們考慮悲痛這種感覺之前,讓我們先回答一些重要的問題。死亡是否意味到死者就此一了百了呢?我們終有一天能夠跟死去的親者重聚嗎?
的確有希望
聖經的執筆者保羅向人指出,我們有希望擺脫‘最後的仇敵’——死亡——而獲得舒解。他寫道:“儘末了所毀滅的仇敵就是死。”“他所要毀滅的最後仇敵就是死亡。”(哥林多前書15:26,《現譯》)為甚麼保羅能夠這麼肯定呢?因為他受過本身便曾從死裏復活的耶穌基督所教導。(使徒行傳9:3-19)由於這緣故,保羅能夠寫道:“死既是因一人[亞當]而來,死人復活也是因一人[耶穌基督]而來。在亞當裏眾人都死了;照樣,在基督裏眾人也都要復活。”——哥林多前書15:21,22。
有一次耶穌在拿因遇到一位寡婦,見到她的兒子剛去世,不禁大為難過。聖經的記載告訴我們:“[耶穌]將近[拿因]城門,有一個死人被抬出來。這人是他母親獨生的兒子;他母親又是寡婦。有城裏的許多人同着寡婦送殯。主看見那寡婦,就憐憫她,對她説:‘不要哭!’於是進前按着槓,抬的人就站住了。耶穌説:‘少年人,我吩咐你,起來!’那死人就坐起,並且説話。耶穌便把他交給他母親。眾人都驚奇,路加福音7:12-16。
歸榮耀與上帝,説:‘有大先知在我們中間興起來了!’又説:‘上帝眷顧了他的百姓!’”請留意耶穌怎樣深受憐憫之心所感動,於是使寡婦的兒子復活過來!請想想這意味到將來會有甚麼事發生!——當時耶穌在許多見證人面前施行了一宗令人難忘的復活奇迹。這件事預示未來的一場復活。耶穌在施行這個奇迹之前已預言到,人將來會在“新天”統治之下在地上復活過來。當時他説:“你們不要把這事看作希奇。時候要到,凡在墳墓裏的,都要聽見他的聲音,就出來:行善的,復活得生;作惡的,復活定罪。”——啟示錄21:1,3,4;約翰福音5:28,29;彼得後書3:13。
還有其他的見證人也曾目擊復活發生,這包括彼得和當時伴隨耶穌的12使徒的其他幾位。他們在加利利海曾實際聽見耶穌在復活後對他們説話。聖經的記載告訴我們,“耶穌説:‘你們來吃早飯。’門徒中沒有一個敢問他:‘你是誰?’因為知道是主。耶穌就來拿餅和魚給他們。耶穌從死裏復活以後,向門徒顯現,這是第三次。”——約翰福音21:12-14。
因此,彼得能夠懷着十足的信念寫道:“願頌讚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上帝!他曾照自己的大憐憫,藉耶穌基督從死裏復活,重生了我們,叫我們有活潑的盼望。”——彼得前書1:3。
使徒保羅表示他對這個希望也堅信不疑,説:“一切律法和先知所記的,我都相信。我靠着上帝所存的盼望,也是他們自己所期待的,就是義人和不義的人都要復活。”——使徒行傳24:14,15,《新譯》。
因此,千百萬人懷有穩確的希望,他們會在地上再次與死去的親者重聚,但卻在與現今截然不同的環境見到這個希望實現。屆時的環境會怎樣?我們會在這本冊子以“死者的穩確希望”為題的最後一章進一步詳細討論與死去的親者重聚這個基於聖經的希望。
但是,首先讓我們考慮一下幾個問題。你若正由於痛失親者而哀傷,就很可能也懷有這些問題:為死者悲痛是正常的嗎?我怎樣才能在生活上適應悲痛?別人可以怎樣幫助我應付這個難題?我可以怎樣幫助其他痛失親者的人?而最主要的問題是:關於死者所懷的穩確希望,聖經究竟有甚麼主張?我會跟親者重聚嗎?在甚麼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