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宗教信仰前景如何?

宗教信仰前景如何?

宗教信仰前景如何?

“十五对男女参加了一个傍晚举行的[天主教]聚会,接受婚前辅导。在出席的三十个人中,只有三个说自己有信仰。”法国天主教《十字架报》

宗教信仰正面临重重危机。1999年7月12日《新闻周刊》国际版的封面标题是:“上帝死去了吗?”据周刊分析,大部分西欧人士的确有这种想法。同年10月,天主教会于罗马举行会议,法国的《世界报》作了一篇有关的报道:“教会发觉,现在大众对教会越来越“反感”,要他们接受教会的见解,比以往艰难得多。……在意大利,天主教徒在教义的理解和实践方面不再一致。……在德国,人民生活在民主制度下,自然不喜欢受规条和命令约束。对于应否设立堕胎咨询中心,他们跟教宗立场迥异,因而进一步扩阔彼此的鸿沟。[荷兰]人对于道德和安乐死的观念十分开放,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大部分荷兰人不再奉行基督教。”

其他国家的情况也类似。1999年,英国圣公会的坎特伯雷大主教乔治·凯里警告,英国圣公会“将会在下一个世代消亡”。法国《费加罗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基督教在欧洲的末日”。文章说:“人们对教会在道德和教义上的主张,逐一提出质疑。这种现象在欧洲各地相当普遍。”

门庭冷落

在欧洲,上教堂的人数一落千丈。法国只有少于一成的天主教徒每个星期天都做弥撒。在巴黎,只有百分之3至4的天主教徒经常上教堂。英国、德国和北欧各国的教堂也同样冷清。

投身教士工作的人越来越少,教会领袖为此大伤脑筋。在过去差不多一个世纪,法国的教士数目已大幅下降,由每1万名居民中有14个教士,降至只有1个教士。在欧洲各国,教士阶层出现老化现象,就是爱尔兰和比利时这些原本教士辈出的国家,也面临教士短缺的隐忧。与此同时,报读教理问答班的儿童不断减少,天主教会能否回复昔日光彩,成了一大疑问。

此外,现代人看来已对宗教失去信心。今天,法国只有百分之6的人相信“真理惟独来自一个宗教”,跟1981年的百分之15和1952年的百分之50,成了很大对比。对宗教缺乏兴趣的人也有增无减。1980年,百分之26的受访者自称不隶属任何宗教团体,但到了2000年,这个比率已增至百分之42。(《法国人价值观的转变——1980年至2000年》,法语)

道德观念今昔悬殊

今天,传统的道德观念也摇摇欲坠。上文说过,许多经常上教堂的人都不愿接受自己教会的道德规条,觉得宗教领袖无权为他们定下行为准则。他们也许对教宗的人权立场击节赞赏,但教宗的话一旦涉及他们的私人生活,他们却拒绝听从。例如关于该怎样避孕,人们大多对教宗的言论置若罔闻,就是天主教徒也不例外。

社会上各阶层的人,不论有没有宗教信仰,都不愿意受到道德标准的约束。就是圣经明明谴责的行为,人们也采取宽容的态度。且以法国为例,20年前,该国有百分之45的人都反对同性恋,今天却有百分之80的人认为同性恋可以接受。虽然大多数人都认为应该忠于配偶,但只有百分之36的人觉得搞婚外恋是绝对要不得的。(罗马书1:26,27;哥林多前书6:9,10;希伯来书13:4

宗教大杂烩

现在,西方社会流行一种“有个人特色的宗教”,这种宗教的主张是,人人都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信条,合心意的就加以采纳,不可心的就弃若敝屣。因此,有些人说自己是基督徒,却相信轮回转世,有些人甚至同时奉行几种信仰。(传道书9:5,10;以西结书18:4,20;马太福音7:21;以弗所书4:5,6)《法国人价值观的转变——1980年至2000年》直言不讳,指出今天许多信徒越发偏离教会的道路,情况难以逆转。

可是,宗教个人化是有潜在危险的。宗教历史家兼法国研究院院士让·德吕莫坚信,人不可能脱离固有的宗教体系而自创个人的信仰。他说:“宗教信仰必须植根于一套完整的教义,不然很快就站不住脚。”正确的宗教信仰必须拥有可靠而和谐一致的标准。然而世事多变,哪里能找到这样的信仰呢?

圣经各卷一致指出,上帝为人类制定了合理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但他让人自行决定是否采纳这些标准。全球有数百万的人看出,圣经这部经典在今天仍然十分实用,是他们脚前的灯、路上的光。(诗篇119:105)他们为什么有这样的结论?读读下一篇文章就自有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