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留痕
“路程永不嫌长,旅途永不嫌苦”
1937年3月26日,两个男子开着一辆布满沙尘的卡车,缓缓驶进澳大利亚的悉尼市(雪梨市)。这两个男子一年多前离开悉尼市,踏上一段长达1万9300公里(1万2000英里)的旅程,途中经过澳大利亚一些偏远而且地形险恶的地区。这两名男子阿瑟·威利斯和比尔·纽兰兹并非拓荒者或探险家,而是热心的先驱,他们立志要将上帝王国的好消息传遍澳大利亚广大的内陆地区。
直到20世纪20年代末,澳大利亚为数不多的圣经研究者 *几乎都在沿海的城镇传道。澳大利亚内陆是个人口稀少的干旱地区,面积是美国国土的一半以上。弟兄们清楚知道身为耶稣的门徒,他们需要为耶稣作见证“直到地极”,包括偏远的内陆地区。(使徒行传1:8)弟兄们怎么能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呢?他们深信耶和华会赐福给他们,因此下定决心前往内陆地区努力传道。
先驱前往偏远地区
1929年,昆士兰和西澳大利亚州的会众为了把好消息传遍州内的偏远地区,组装了几部设备齐全的货车。驾驶货车的司机都是刻苦耐劳的先驱,他们能应付艰辛的情况,也能修理抛锚的车。这些先驱因此能到许多地方,向从未听过好消息的人作见证。
有些先驱买不起汽车,就骑自行车往内陆传道。例如1932年,23岁的宾纳·布列克尔从昆士兰的罗克汉普顿出发,前往偏僻的北部,踏上为期五个月的传道旅程。他用自行车载着毛毯、衣服、食物以及大量的书刊。在旅途中,布列克尔的自行车爆胎了,但他坚信耶和华会指引他,所以继续推着车往前走。旅程最后的320公里(200英里)非常辛苦,
曾有不少人在这段路上因为缺水而死,但是布列克尔还是推着自行车走完这段路。之后的30年,布列克尔用自行车、摩托车和汽车等交通工具传道,踏遍澳大利亚广大的地区。他也展开了向澳大利亚原住民传道的工作,并帮忙建立新会众。布列克尔弟兄在内陆地区享有良好的名声,也是广为人知的人物。克服挑战
澳大利亚是人口密度很低的国家,而内陆地区人口则更稀少。耶和华见证人为了接触住在内陆地区的人,表现出坚持不懈的精神。
斯图尔特·凯尔蒂和威廉·托林顿就表现出这种精神。1933年,这两位先驱为了去澳大利亚中心的艾丽斯斯普林斯(艾利斯泉)传道,需要穿越广大的辛普森沙漠。途中他们的车子抛锚了,装着假肢(义肢)的凯尔蒂就改骑骆驼继续传道!这两位先驱的努力终于开花结果。他们在威廉克里克一个偏僻的铁路站,遇到了一位叫查尔斯·伯恩哈特的旅店主人。伯恩哈特后来接受真理、卖掉旅店,一个人在澳大利亚干旱偏僻的地区做先驱长达15年。
早期的先驱需要有勇气和毅力,才能克服种种困难。文章开头提到的阿瑟·威利斯和比尔·纽兰兹在澳大利亚内陆传道时,曾遇上暴雨,雨水将广大的沙漠变成一片泥海,结果两人费力地花了两个星期才前进32公里(20英里)。他们走过崎岖的山谷、干涸的河床,有时甚至要在烈日之下,汗流浃背地推卡车过沙丘。因为卡车经常抛锚,他们要花几天的时间走路或骑自行车到最近的小镇,然后在那里等几个星期,直到卡车的零件送来。虽然他们时常面对逆境,仍然保持积极的态度。后来,阿瑟·威利斯借用《黄金时代》里出现过的一句话说:“对耶和华见证人来说,路程永不嫌长,旅途永不嫌苦。”
资深的先驱查尔斯·哈里斯认为,在澳大利亚内陆传道时,种种困难和孤独的经历帮助他更亲近耶和华。他说:“生活中东西越少,包袱越小。耶稣都愿意露宿在星空下,假如我们因委派也需要这么做,何乐而不为呢?”当时许多先驱就乐意牺牲,因为他们不辞劳苦,好消息才能传遍澳大利亚的每个角落,帮助无数人拥护上帝的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