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从来没有人像他那样讲话的”
1,2.(甲)为什么被派去逮捕耶稣的差役空手而回?(乙)耶稣为什么会成为优秀的导师?
法利赛派的人怒不可遏,就打发差役去抓耶稣。当时,耶稣在圣殿里教导人认识天父。听众当中有许多人都相信耶稣,但也有些人希望耶稣被逮捕,群众就起了分裂。那些差役最后却空手而回,祭司长和法利赛派的人质问说:“你们为什么没有带他来?”差役回答:“从来没有人像他那样讲话的。”就连他们也被耶稣的教导打动,所以不愿下手捉拿耶稣。 a(约翰福音7:45,46)
2 除了这些差役之外,许多人都对耶稣的教导印象深刻。群众聚集起来,往往就是为了听他的教导。(马可福音3:7,9;4:1;路加福音5:1-3)耶稣为什么会成为这么优秀的导师呢?正如第8章解释,他既喜爱所传讲的真理,也深爱所教导的人。此外,耶稣的教导方法也非常卓越。现在让我们分析耶稣所用的三种有效方法,再看看我们可以怎样运用出来。
说话浅显易懂
3,4.(甲)为什么耶稣教导人时说话浅显易懂?(乙)我们从“登山宝训”可以怎样看出这点?
3 你能够想象耶稣本来可以用多么丰富的词汇吗? 然而,他教导时从不说深奥难懂的话,因为听他讲话的大多是“没有受过教育的普通人”。(使徒行传4:13)耶稣顾及他们的能力限度,不会一下子讲过多的知识,让他们吸收不了。(约翰福音16:12)耶稣的话浅显易懂,但传达的真理却意义深刻。
4 就以“登山宝训”为例。这个传道演讲记在马太福音5:3-7:27。耶稣在这个演讲里提出的劝告发人深省,直接说出了问题的症结。他表达的思想和运用的措辞一点也不复杂。事实上,就连小孩子也能听懂每一句话!难怪耶稣的演讲结束后,在场的群众,也许包括不少农夫、牧人和渔夫,“都对他的教导方式感到惊讶”。(马太福音7:28)
5.请举例说明,耶稣的话浅显易明而深具意义。
5 耶稣教导时,常常运用简短的语句表达深刻的道理。当时还没有印刷术,因此耶稣用简单易明的话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下是一些例子:“你们不要再妄自审判人,免得你们被审判。”“健康的人不需要医生,生病的人却需要。”“心灵固然是热切的,肉体却是软弱的。”“属于凯撒的要给凯撒,属于上帝的要给上帝。”“施与比接受更快乐。” b(马太福音7:1;9:12;26:41;马可福音12:17;使徒行传20:35)虽然这些话是差不多二千年前说的,但现在仍广为人知。
6,7.(甲)要用简单的方式施教,为什么说话浅显十分重要?(乙)为了避免学生无法消化过多的资料,我们需要留意什么?
6 要是我们想用简单的方式教导人,又可以怎样做呢?一个要诀是,说话要浅显,让大多数人一听就懂。上帝话语的基本真理并不复杂。耶和华让那些谦卑、真心寻求真理的人认识他的旨意。(哥林多前书1:26-28)我们花点心思选用浅显易懂的措辞,就能有效地传达圣经的真理。
7 为了用简单的方式教导人,我们也要避免跟圣经学生讨论过多的资料,让学生吸收不了。因此,主持圣经课程时,我们不必解释资料的每个细节,也不宜求快,仿佛一定要把某部分资料读完才重要似的。我们最好按照学生的需要和能力去决定学习的进度。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做基督的门徒,成为耶和华的子民。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充分 理解资料。只有这样,圣经真理才会打动学生的心,推动他把所学的实践出来。(罗马书12:2)
问题恰当有效
8,9.(甲)耶稣为什么运用问题?(乙)关于要不要纳圣殿税,耶稣怎样用问题引导彼得得出正确的结论?
8 虽然直接说出重点省事得多,耶稣却常常善用问题,引导听者看出重点。为什么耶稣用提问的方法呢?有时他提出一针见血的问题,目的是要揭露反对者的不良动机,使他们哑口无言。(马太福音21:23-27;22:41-46)但更常见的是,他运用问题引导门徒,让他们表达心中的想法,启发思想,锻炼思考力。为了这个目的,他曾用以下一类的问题:“你们认为怎样?”“你相信这件事吗?”(马太福音18:12;约翰福音11:26)借着运用问题,耶稣的话深深打动了门徒的心。请看一个例子。
9 有一次,有些收税人问彼得,耶稣纳不纳圣殿税。 c彼得马上说:“纳。”后来耶稣跟彼得推理,说:“西门,你认为怎样?地上的王向谁征收物品税或人头税呢?是向儿子呢?还是向外人呢?”彼得回答:“向外人。”耶稣说:“那么,儿子其实是免税的了。”(马太福音17:24-27)耶稣提出这些问题,用意很明显,彼得肯定一听就明白。当时人人都知道,王族成员不用 纳税。既然人们在圣殿里崇拜天上的君王耶和华,而耶稣是他的独生子,耶稣自然没有义务纳税。请留意,耶稣不是把正确的答案直接告诉彼得,而是巧妙地用问题引导彼得得出正确的结论,或许也让他看出,日后回答别人之前应该三思。
10.挨家传道时,我们可以怎样有效地运用问题?
10 我们传道时,可以怎样有效地运用问题呢?我们挨家传道,可以用问题引发住户的兴趣,这样也许有机会向对方传讲王国的好消息。假如应门的是个老人家,我们可以恭敬地问:“请问您从自己一生的阅历,看出这个世界有哪些改变呢?”听过对方的回应后,我们可以问:“您认为怎样才能改善这个世界,让人人都能生活安乐呢?”(马太福音6:9,10)如果应门的是个有年幼孩子的母亲,我们可以问:“请问你有没有想过,当你的孩子长大后,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呢?”(诗篇37:10,11)我们走近一户人家时多观察,就更能提出住户关心的问题。
11.主持圣经课程时,我们可以怎样善用问题?
11 我们主持圣经课程,又可以怎样善用问题呢?要用心想想,什么问题能引导学生说出内心的感觉。(箴言20:5) 在《永远享受美好的生命》 d这本书里,第43课的题目是《基督徒可以喝酒吗?》,内容谈到上帝对酗酒和醉酒的看法。我们跟圣经学生讨论这一章时,学生的回答可能表明,他知道圣经的真理是什么,但他愿意接受所学的真理吗?我们可以问他:“你认为上帝对这些事的看法合理吗?”也可以问:“你认为自己在生活上可以怎样应用这些资料呢?”要谨记,提问时必须有技巧,顾及学生的尊严,不要令他尴尬。(箴言12:18)
论据合理有力
12-14.(甲)耶稣怎样运用他卓越的推理能力?(乙)法利赛派的人说耶稣的力量来自撒但,耶稣怎样有力地反驳他们?
12 耶稣拥有完美的头脑,跟人推理的能力自然十分卓越。有时,他用合理有力的论据驳斥反对者的错误指控;但更常见的是,他用令人信服的论据跟门徒推理,帮助他们明白重要的道理。请看看一些事例。
13 耶稣治好一个受邪灵操纵、又盲又哑的人之后,法利赛派的人指控说:“这个家伙驱逐邪灵,不过是靠着邪灵的首领别西卜。”他们不得不承认,要驱逐邪灵,就必须凭着超乎凡人的力量才行,可是他们却声称耶稣的力量来自撒但。这个指控既没有根据,又不合逻辑。为了揭露他们的错误想法,耶稣说:“一个国家分裂内讧,就会灭亡;一个城市、一个家庭分裂内讧,就无法存留。照样,要是撒但驱逐撒但,就是自己分裂 内讧,他的国又怎能继续存在呢?”(马太福音12:22-26)耶稣这番话的意思是:“假如我是撒但的手下,却又跟撒但作对,那么撒但就是作茧自缚,很快就会败亡了。”这么有力、合理的论据,法利赛派的人哪有反驳的余地呢?
14 耶稣还进一步提出其他论据。他知道法利赛派有些弟子也驱逐过邪灵,就问了一个简单而尖锐的问题:“如果我驱逐邪灵是靠着别西卜,你们的弟子驱逐邪灵又是靠着谁呢?”(马太福音12:27)耶稣这样问,就等于说:“假如我是靠着撒但的力量驱逐邪灵,你们的弟子也必定是靠着同样的力量!”法利赛派的人还有什么话可说呢?他们肯定不会承认自己的弟子靠撒但的力量做事。耶稣用他们的错误论据反驳他们,叫他们不得不面对一个对自己不利的结论。单是读读耶稣怎样跟他们推理,就已经令我们赞叹不已!可想而知,当日在场的听众亲见其人、亲闻其声,必定更能深刻地体会到耶稣那番话的力量!
15-17.请举例说明,耶稣怎样运用衬托的手法跟人推理,教导人关于天父的感人真理。
15 耶稣也运用合乎逻辑、令人信服的论据,帮助人明白为什么他们可以信赖耶和华,也能亲近他。在这方面,他往往运用衬托的手法跟人推理,也就是先说出一个公认的实事作为立论的基础,进而带出一个道理,使人对道理更深信不疑。这种推理方法让人印象深刻。我们来看两个例子。
16 一次,门徒请耶稣教他们祷告。耶稣说,做父母的虽然不完美,却很乐意“送好东西”给儿女,然后说:“你们虽然是罪人,尚且懂得送好东西给儿女,何况天父,不是更要把神圣力量赐给恳求他的人吗?”(路加福音11:1-13)耶稣以衬托的手法向门徒指出:既然世上有罪的父母都会照料儿女,满足他们的需要,在每一方面都完美、正义的天父,又怎么可能不赐神圣力量给谦卑地向他祷告的忠仆呢?
17 耶稣也用类似的推理方法,向人提出明智的劝告,教导人怎样应付忧虑。他说:“想想看,渡鸦不撒种也不收割,没有粮仓也没有库房,上帝还是养活它们。你们不是比飞鸟宝贵得多吗?你们想想百合花怎样生长。百合花不劳碌,不纺纱……信心不足的人啊!野地里的花草,今天还在,明天就扔进火炉里,上帝尚且赐它们这样的衣服,何况你们呢?”(路加福音12:24,27,28)是的,既然耶和华连飞鸟和花朵都照料,又怎么可能不照料那些爱他、崇拜他的人呢!耶稣的这种推理方法肯定打动了听众的心。
18,19.如果有人说因为看不见上帝,所以不信上帝存在,我们可以怎样跟他推理?
18 我们传道时,都希望用令人信服的论据教导人关于耶和华的真理,用合乎逻辑的论据驳倒错误的见解或信仰。(使徒行传19:8;28:23,24)这是不是说,我们非要学会复杂高深的推理方法不可呢?不。我们从耶稣身上学到,论据合乎逻辑,说话简单易懂才最有效。
19 举个例,如果有人说他不相信上帝存在,因为看不见上帝,你会怎样回应呢?不妨用因果定律跟他推理。人人都知道“有果必有因”的道理,因此我们可以跟对方说:“假如你在一个偏远的地方,看见一所建筑精良的房子,里面有很多食物(果),一定会认为这一切都是有人建造和安排的(因),对不对?同样,奇妙的大自然反映出精心的设计,地球的‘粮仓’也十分充裕(果),肯定是因为有一位造物主(因),对吗?圣经也这样推理:‘任何房屋都有人建造,但建造万物的就是上帝。’”(希伯来书3:4)当然,无论我们说得多么合情合理,对方也不一定会相信上帝。(帖撒罗尼迦后书3:2)
20,21.(甲)我们可以怎样运用衬托的手法去强调耶和华的品格和作风?(乙)下一章会谈些什么?
20 我们无论是传道还是在会众里教导人,都可以用衬托的手法去强调耶和华的品格和作风。比如说,我们想向人指出地狱永火的道理其实羞辱了耶和华,不妨说:“慈父怎么可能用火烧孩子的手来惩罚孩子呢?可想而知,在慈爱的天父眼中,地狱永火的道理是多么可恨!”(耶利米书7:31)要是我们想帮助一个沮丧的弟兄或姐妹看出耶和华多么爱他,可以这样说:“既然耶和华连一只小麻雀也不会忽视,当然更关心每一个崇拜他的人,你也是其中一个!”(马太福音10:29-31)这种推理方法更能打动人心。
21 上文指出,那些没有逮捕耶稣的差役说:“从来没有人像他那样讲话的。”单单分析耶稣的三种教导方法,就不难看出他们并非言过其实。在下一章,我们会谈谈耶稣最广为人知的教导方法——运用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