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說話婉轉,處事得體

說話婉轉,處事得體

說話婉轉,處事得體

佩吉看見大兒子罵弟弟,就說:「你這樣跟弟弟說話,你認為有禮貌嗎?你看弟弟多不高興。」為什麼她這樣說?因為她正在教導兒子說話要婉轉,懂得體貼別人的感受。

使徒保羅鼓勵年輕的同伴提摩太要「對所有人和氣」,這樣就能避免傷害別人的感情。(提摩太後書2:24)說話婉轉,處事得體是什麼意思?你可以怎樣在這方面精益求精?你可以怎樣幫助別人學會婉轉體貼之道?

說話婉轉,處事得體是什麼意思?

婉轉體貼的人懂得因應環境,說最適當的話,以最溫和的態度待人。這樣的人會觀察入微,留意自己的言行對別人有什麼影響。但這不僅是一種社交技巧,要做到婉轉體貼,人必須真正渴望避免傷害別人的感情才行。

我們在聖經裡看到一個相反的例子,就是以利沙的僕人基哈西,他待人毫不體貼。當時,一個書念婦人去找以利沙,希望得到安慰,因為她的兒子剛剛在她懷中死去。基哈西奉派問婦人,她家裡是否人人都平安,她回答說是的。可是婦人來到以利沙那裡哀求他,「基哈西上前要推開她」,以利沙卻說:「由她吧,因為她心裡悲苦。」(列王紀下4:17-20,25-27

基哈西怎可以這麼毫不體貼呢?不錯,他問候這個婦人時,婦人的確沒有表達自己的感覺。但其實很多人都不會隨便向人吐露心事。況且,婦人悲痛的心情該不難察覺。以利沙顯然看出婦人神色凝重,但基哈西卻看不出來,或許他刻意不理會婦人的感覺。這個例子正好說明有些人不體貼的原因,他們可能一心只顧把自己分內的工作做妥,就對別人的需要視而不見了。這種情形好比一個公共汽車司機,為要準時到達終點站,就不停站去接載乘客。

我們要盡力待人體貼,避免像基哈西一樣不近人情,因為我們不知道別人內心真正的感受。我們要經常留意別人的言外之意,說適當的話;也要細察別人舉止背後所流露的感情,以溫情相待。在體貼別人方面,你可以怎樣精益求精?

體貼別人的感受

耶穌的觀察力很強,能洞悉別人的感覺, 又知道該怎樣以最仁慈的方式待人。有一次,耶穌到一個法利賽派的人西門家裡吃飯。有一個婦人來到耶穌身旁,她「是城裡的人所認識的罪人」。雖然婦人一言不發,耶穌卻不難從婦人的舉動看出她的心情。她「帶了瓶用雪花石瓶子裝著的馨香油來,走到耶穌後面,挨著耶穌的腳哭。她的眼淚滴濕了耶穌的腳,她就用頭髮擦乾,又溫柔地吻耶穌的腳,又抹上了馨香油」。耶穌不但看出這些舉動背後的含義,也洞悉西門內心的想法,當時這個法利賽派的人心裡說:「這個人如果真是先知,就該知道摸他的是誰,是個怎樣的女人,該知道她是個罪人。」(路加福音7:37-39

試想想,要是耶穌把婦人推開,或者對西門說:「你這個無知的人,你看不出她有悔改的心嗎?」這會令婦人和西門多麼難堪。但耶穌沒有這樣做。相反,耶穌婉轉地勸教西門,他說了一個比喻:一個債主免了兩個人的債,一個欠了大筆債,另一個欠的少得多。耶穌問:「究竟他們哪一個會更愛他呢?」這樣,耶穌一方面不用責備西門,另一方面還能稱讚他回答得對。然後,耶穌仁慈地幫助西門看出,婦人的舉動清楚表明她衷心悔改。接著,耶穌溫柔地告訴婦人,他很明白她的感受,她的罪已經赦免了,並說:「你的信心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去吧。」這番溫和婉轉的話必定使婦人更決心改過自新。(路加福音7:40-50)耶穌體貼入微,回答仁慈得體,因為他小心觀察別人的感受,並表現憐恤之心。

耶穌幫助西門學會關心別人的內心感覺。同樣,我們學會這種技巧,也可以幫助別人這樣做。富於經驗的傳道員可以在傳道工作上,教導新傳道員學會這種藝術。作了一個探訪後,他們可以分析一下住戶的態度。他害羞還是抱懷疑態度呢?他不耐煩還是正忙著呢?他們可以怎樣以最仁慈體貼的方式幫助住戶呢?此外,有些弟兄姊妹也許過度直率,傷害了彼此的感情,這時,長老可以幫助他們了解對方的感覺。對方感到受人侮辱、冷落或誤會嗎?仁慈體貼的態度可以怎樣紓緩他的不滿情緒?

父母該幫助孩子學會體諒別人,因為這會推動他們處事圓通得體。在文章開頭,佩吉的兒子看見弟弟滿面通紅、撅著嘴兒、淚眼汪汪,於是知道弟弟一定很傷心。正如媽媽所料,大兒子不但後悔先前的行徑,還決定糾正自己的態度。佩吉的兩個兒子自小學會以婉轉得體的方式待人,長大後更學以致用,他們現在不僅是卓有成效的傳道員,也是基督徒會眾裡的長老。

表示諒解

你對別人有不滿時,就更要慎重處理事情。這時,你很容易意氣用事,傷害了對方的自尊心。最佳的做法是,先具體稱讚對方的優點。你的目標是要處理問題,不是指責對方。你可以說明他的言行對你有什麼影響,也清楚說出你希望情況怎樣改善。要敏於聆聽,因為你也許誤會了對方。

即使你不同意別人的觀點,也要表示諒解,這樣別人就會覺得舒服一點。耶穌說話婉轉溫和,他對於馬大分身不暇,表示諒解。他說:「馬大,馬大,你為太多事憂慮不安了。」(路加福音10:41)同樣,當別人找你傾訴時,不要急於提出解決辦法,反之要先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一個既圓通得體,又能表示自己諒解對方的做法是,把事情或對方的指控用自己的話複述一遍。這樣,別人就看出你諒解他的情況了。

說話有分寸

哈曼密謀消滅猶太人,皇后以斯帖想求丈夫把詔書撤回,於是她作出巧妙的安排,使丈夫心情舒暢;然後,才提出這個冒昧的請求。皇后以斯帖跟丈夫說話時懂得避重就輕,我們從中也可得到一些啟發:她丈夫雖然在這事上負有責任,皇后卻完全沒有提及丈夫的不是。(以斯帖記5:1-8;7:1,2;8:5

同樣,要是你探訪一位基督徒姊妹的不信丈夫時,與其一開口就跟他談聖經,倒不如隨機應變,先跟他聊聊,探知他對什麼事有興趣。要是一個衣著隨便的陌生人到王國聚會所來,你應該表示歡迎,而不是批評對方的衣著。要是一個傳道員很久沒有參加聚會,你也該歡迎他,而不是問他為什麼好久沒有來。此外,當你留意到一個新近感興趣的人懷有不正確的觀點時,最好不要立即糾正他。(約翰福音16:12)婉轉體貼的人說話時有分寸,知道什麼話不該說。

溫言仿如良藥

你學會說話婉轉,就能夠跟別人和睦共處。即使有人誤會你處事的動機而憎恨你,得體的回答也能幫助你跟他和好。例如,曾有些以法蓮人蠻不講理,想向基甸「挑啟爭端」,基甸卻溫和委婉地回答他們。他清楚解釋實情,並衷心稱讚以法蓮人過往的戰績。基甸的話可說是婉轉得體,因為他看出以法蓮人生氣的原因,並且虛懷若谷,願意息事寧人。(士師記8:1-3;箴言16:24

我們務要謹慎擇言,想清楚你的話會對別人有什麼影響。只要我們努力培養說話婉轉的藝術,就能領會箴言15:23所描述的喜樂,經文說:「口善回答,自覺歡喜;說話合時,多麼美好!」

[第31頁的圖片]

父母可以教導子女體諒別人

[第31頁的圖片]

經驗豐富的傳道員可以教導新傳道員學會說話圓通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