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为何盛世多穷人?

为何盛世多穷人?

为何盛世多穷人?

公元1世纪,耶稣基督说:“你们身边常有穷人。”(马太福音26:11)从耶稣的日子到今天,世上仍然有许许多多的穷苦人。可是,现今世界物质丰裕,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吃苦受穷呢?

有些人认为,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他们作了不智的决定。也许有些人的情况确实如此。比如那些选择放纵自己,沉溺于酗酒、吸毒和赌博的人,可能很容易就会赔上全副身家。然而,并非所有穷人都是因为决定不智而生活穷困。

许多人因市场经济转型而失业。许多人辛苦工作,却眼睁睁看着一生积蓄被暴涨的医疗费耗尽。还有,发展中国家数以亿计的贫苦百姓,绝大多数不是因为决定错误而变成穷困。正如下文显示,导致贫穷的因素往往是受害者无法控制的。

前车之鉴

20世纪30年代初,一场金融灾难肆虐全球,即后来人们所说的大萧条。在某个国家,许许多多的人失去工作,成千上万的家庭痛失居所。然而,正当许多人食不果腹的时候,农民却把牛奶倒进沟里毁掉,政府也强迫农民屠杀无数的牲畜。

这些宝贵的物资,为何竟如此白白糟蹋?因为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项游戏规则是,农产品和其他商品一定要有利可图,才有经济价值。虽然牛奶、肉类和谷物对穷人大有价值,能够充饥,但如果这些食品不能赚钱的话,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看,这些食品就变得没有价值而应当被销毁。

在许多城市,人们因为没有食物而发生暴乱,有的买不起食物给家人就持枪行劫,有的却活活饿死。这些事发生在当时的美国。在大萧条初期,该国强大的金融体系撇弃最低收入阶层,无视平民百姓急需满足食物、住房和工作的需求。金融体系认为这些需求只是次要,赚取财富才是当前急务。

社会现状

大萧条的重创后,世界经济已恢复元气,许多人似乎在物质方面变得比以往更富有更有保障。尽管世界比以前富裕得多,穷人却难望有脱贫之日。关于发展中国家饥荒和贫困的报告早已司空见惯,许多人都读得腻烦了。然而,难民由于战争而忍饥挨饿,食物由于政客耍手腕而腐烂发霉,物价由于市场动力而高涨,以致穷人无力糊口;以上种种情况都证明现行制度无法照顾世上弱小无助的百姓。世界经济体系置千千万万穷人的生死于不顾。

的确,从没有任何人所设立的经济体系能满足全人类的物质需求。大约三千年前,一位洞悉人生真谛的智者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回头看天日之下一切压迫的事,只见受压迫的人流泪,却没有人安慰他们。压迫他们的人有权力,所以没有人安慰他们。”(传道书4:1)尽管这个时代空前繁荣,但不平等的经济措施仍然十分通行。

今天,千百万人很难有机会挣脱贫困的枷锁。但是,许多人却学会成功应付个人的经济难题,而且热切盼望未来的幸福生活。

[第5页的附栏]

挣扎求存

作家兼记者戴维·希普勒写的书《被人遗忘的美国人——贫困的工人》使我们觉察到,一些美国人在贫穷线边缘苦苦挣扎:“由于住在残破的公寓里,孩子的哮喘恶化,于是妈妈要叫救护车赶忙将孩子送进医院急救;但妈妈拖欠医疗费,以致她在银行的信用记录被破坏了;结果当她想买汽车,贷款利息就会增高,她只好被迫买辆靠不住的二手车,但这样妈妈就很难准时上班,于是她晋升和加薪的机会受到限制;最后她和孩子只能住在残破的公寓里。”尽管这个妈妈和她的孩子身处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他们的生活却朝不保夕。

[第6页的附栏]

有志事成?

1993年11月,在美都华盛顿的一幢政府大楼内,一群政府官员正试图解决一个棘手的难题。他们有巨量公帑可供动用,而他们希望能为美国的无家可归者谋些福利。正当他们绞尽脑汁之际,街对面的公共汽车站聚集起了警察、消防员和急救医护人员。救护人员正把一个无家可归的女人的尸体搬上救护车。她死在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HUD)的大楼前,这个政府机构正是负责帮助无家可归的人。

《纽约时报》的记者随后采访了住房和城市发展部的一个职员。这个职员谈到事发现场有这么多救护人员和他们的车辆,之后她说:“一个人死后就有这么多公职人员前来提供帮助,但生前却求助无门,真让人匪夷所思。”

[第4,5页的图片]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期间一个移民和她的三个孩子

[鸣谢]

Dorothea Lange, FSA Collection, Library of Congress

[第6,7页的图片]

在这样的血汗工厂,一个工人每月平均工资14美元,他大概每周被强迫工作70小时

[鸣谢]

© Fernando Moleres/Panos Pictures